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洛,从日本东京到中国洛阳的文化之旅——记河南科技大学“域外汉学研究中心”-河南科技大学

2023-05-04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记者 蒋丰

时至今日,在日本,有教养、有素养的人前往千年古都——京都,大都不能直白地说“我去京都”,而要文雅地说“我要‘上洛’。”为什么?因为日本这座承载了千年风云变迁的历史古城,当年居然一半是仿照着中国的古都洛阳、一半是仿照着中国的古都西安兴建起来的。近日,旅居日本多年的记者逆向而行,从日本东京前往中国的千年古都——洛阳,做了一次名副其实返回心灵故乡的“上洛”。


4月25日上午,记者前往位于中国洛阳的一所高等院校——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建校70年,设有98个本科专业,拥有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如今正在争创中国“双一流”高校。当记者走进河南科技大学,特别是看到该校人文学院与河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华文作家协会会员秦晶晶教授联合共建的“域外汉学研究中心”的时候,心中恍然明白了许多。一所科技大学的领导,敢于拍板、支持、资助这样一个属于“文科”工程的项目,需要何等的见识、何等的魄力、何等的决断!这样的大学不进中国“双一流”,当归何家?!

在河南科技大学“域外汉学研究中心”,记者看到了秦晶晶教授在近八年来,从事中日文化交流之际,用私人经费从日本收藏回来的与中国洛阳有关的2000多册“和刻本”古籍,还有200多幅日本文人的书法和绘画作品等。


在秦晶晶教授的讲解下,记者看到了多套和洛阳有关的“和刻本”古籍。这其中有中国西汉文学家,洛阳才子贾谊所著的《贾谊新书》;有大唐一代女皇武则天命人编纂的《臣规》,而“日本”、“天皇”这样两个决定了日本国运走向的专有词汇史传也是源自这位强势女皇;这里还有日本嵯峨天皇和醍醐天皇最为喜爱的大唐诗人白居易的《白氏文集》;有日本“徘圣”松尾芭蕉最爱的中国“诗仙”李白的《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等等。

徜徉在河南科技大学“域外汉学研究中心”,记者还看到了日本江户时期著名汉学家赖山阳、筱崎小竹的汉诗集《山阳诗钞》和《小竹斋诗钞》,中国的汉诗曾以其特殊的文化魅力,风靡日本的“文人圈”。

秦晶晶教授收藏的日本书法作品中,还包括日本公卿权大纳言大原重德的书法作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语出中国北宋政治家范仲淹,而范仲淹的墓园就在中国洛阳市的伊川县。更为有意思的是,如今作为日中友好七大团体之一的日中友好会馆旁边的优雅庭园“后乐园”,也是缘于范仲淹的诗句。而日本明治天皇的汉学老师长三洲的汉诗书法、日本“幕末三笔”之一的市河米庵的书法作品等,也被秦晶晶教授囊收其中。


在这里,记者还看到一幅非常有意思的汉诗书法卷轴,内容是一位七十一岁的老人,写给一对新婚夫妇的七律贺词:“君子佳人新结婚,满堂宾客醉芳樽。一生一心信渊源,三世良缘固果存。”这首诗词,看似过于直白,但谁能想到在结婚这种人生大事上,日本人会用汉诗来向一对新人表达祝福呢?

秦晶晶教授告诉记者:“到了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皇室为汲取大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先后派遣了13次“遣唐使”、6次“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其中到访洛阳的遣唐使共6次。这是鲜为人知的。有意思的是,这些遣唐使,最多时达600多人,如此庞大的学习使团,在世界古代史上都是少见的。”

秦晶晶教授深有感触地说:“今天,我们积极推广在海外‘讲好中国的故事’。其实,日本是中国本土以外保存汉籍最多的国家。想当年,这些中国有字无声的古籍流传到日本,也是在‘讲中国的故事’。”

秦晶晶教授还告诉记者,最早到中国的遣隋使小野妹子,就把搜集中国书籍作为一项重要的事情来做。而此后每一批遣唐使,更是把购求中国书籍当作自己的使命。让人感怀的是,这些遣唐使以及留学僧,把本国朝廷和大唐朝廷赐给的生活费用尽力节约,“所得赐賚,尽市文籍,泛海而还”,而且都是“上敷文教,虚至实归。”


秦晶晶教授还介绍道,日本进入江户幕府时代以后,在相当的时日里实施“锁国”的国策,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脱钩断链”。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前往中国的商船,经常携带大批中国书籍到日本出售,成为对日贸易的大宗货物。日本人把这些书称为“唐船持渡书”。日本人也感受到与中国无法在文化上“脱钩断链”,就开始从官方到民间大量翻刻中国从周朝到清朝的各种著述。天保十三年(1842年),江户幕府甚至下令给封地十万石以上的大名,奖励他们翻刻流传。这种中国文化的流传与魅力,不就是最好的“中国的故事”嘛,让我们因此更加坚定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秦晶晶教授还有自己的“野心”,她告诉记者:“域外汉学研究中心”,不应该成为狭义上的“日本汉学研究中心”。我特别希望在河南科技大学领导的支持下,发展成为货真价实、名副其实的“域外汉学研究中心”。其实,在近代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的历史中,中文书籍也曾流入欧洲。从1575年开始,西班牙传教士拉达就曾在中国福州购买书籍。16世纪末开始,耶稣会传教士更是在中国大量收集文献典籍,分批运回欧洲。大清年间,法国传教士白晋回国时,带回了康熙皇帝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珍贵书籍,有22种书目,含45箱,多达312册。在德国,威廉一世也曾经委托东印度公司购买中国书籍。所有这些,都应该成为我们未来“域外汉学研究中心”的组成部分。

离开河南科技大学“域外汉学研究中心”的时候,记者得知秦晶晶教授领衔的“域外汉学书店”刚刚开业。所有这些,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研究区域”,更应该发展成为一个“文化产业链”:一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树立中国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并且具有经济运营与收益的“文化产业链”。因为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中国经济又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如今,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经济正在重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上一条:《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蒋丰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专题讲座 下一条:苏州大学周书灿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关闭